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5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再回归到理论上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了解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判断能力,初步建立对某一种岩石的工程地质评价。
3.参观工地,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对基坑设计与施工的影响和地质灾害与边坡工程的治理。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积极主动的优良品质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实习日程安排:
1、20xx.08.31星期一上午,在Xx学院报告厅进行地质实习启动仪式。
2、20xx.09.01星期二上午,到中国科学院Xx地球化学研究所,参观矿物、岩石标本及同位素年代重点实验室参观。
3、20xx.09.02星期三上午,前往Xx海岸酒店工地,学习工程地质条件对基坑设计与施工的影响;前往Xx学习地质灾害与边坡工程的治理。
4、20xx.09.03星期四上午,前往Xx实地学习认识坡积土、残积土、花岗岩、剪节理、张节理、岩脉,风化地貌、球状风化等地质现象。
5、20xx.09.04星期五上午,在Xx课室进行实习总结,并学习阅读勘察报告的相关内容,练习沙土液化的计算和等效剪切波速的计算。
三、实习的内容
第一天8.31关键词:地学文化、人文素质
上午在Xx学院报告厅,首先是宿老师介绍了这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强调了在实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接着张院长为我们的实习致开幕词。最后胡红拴研究员做了题为《地学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方式》演讲。
所谓地学文化,是人类在研究与利用地球资源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人地关系在文化上的反映。地学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如黄山、九寨沟、长江三峡、桂林山水、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等地质旅游景观,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的庐山,不但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源地,而且其浓厚的文化气息,最终使这个风景名山成了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20世纪地球科学在认知宇宙和地球重大地质事件、勘查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灾防灾、推进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地球科学诞生100多年后,附加于其上的巨大文化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地学文化资源既可以表现为有形的地质地貌景观和人物形象,也可以表现为无形的地学知识、地质灾害现象、地学历史记载等,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表现超大的时间跨度和空间尺度,也可以进入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和难以预知的未来世界。
地学文化的任务是在科学与公众之间架起桥梁,满足公众的科技文化需要,提高公众的地学文化素养。譬如到Xx森林公园实习,我们看到了那些球状风化了的石头、剪解理和残积土,也看到由它们所构成的神奇的大自然轮廓,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无比神力。地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硬邦邦的科学理论,还有那无限的精神享受。
小结:地学文化的领略也需要人有一定的人文修养,再深一点就是人的综合素质。例如胡研究员就是一个既能进行科学研究又能进行文化创作的能手,用他的话说就是一个“杂家”。而我也应该在今后的学习中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第二天9.1关键词地化所矿物岩石
早上我们步行至中国科学院Xx地化所,展开我们第二天的实习,此站主要目的是认识矿物和岩石,增进我们对矿物和岩石的感性认识,以及通过参观同位素年代重点实验室,了解科研人员的科研过程。
我们首先进去科普馆参观,接待我们的是地化所里的三个研究人员,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参观里和他们还有老师一起交流和学习。科普馆里的岩石和矿物琳琅满目地陈列在展柜里,有关地球科学的图画也挂满了墙。这里的岩石和矿物有的在学校的实验室里见过,但更多的是从未见过的,只见于书本上介绍,自然也没有那种感性的认识。这里有常见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片麻岩、辉绿岩、混合岩、大理岩等。也有常见的矿物,如石英、萤石、长石、刚玉和云母等。我们一边仔细观察这些矿物和岩石的颜色和形状,一边听研究员和老师讲解关于这些矿物和岩石的结构和构造,以及他们的工程地质评价。不过这里最吸引眼球的要数沙漠玫瑰了,沙漠玫瑰又称“戈壁石”、“风雕石”,常见的有球状的和块状的,主要产于浩瀚隔壁,沙漠玫瑰是自然形成物,是沙漠的细石经风吹雨打后形成类似玫瑰般的结晶石,这种岩石在天然奇石市场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极其珍贵的研究和收藏价值。科普馆里同样陈列这大量的生物化石,有大型的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以及第四纪全新世的鹿角,也有小型的植物和动物化石,如距今数亿年的震旦角石、莱德利基虫、创孔海百合、狼鳍鱼、拟蜉蝣等,不一而足。
在科普馆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老科研人员在以前搞野外科研的时候所用过得的物品,很难想像他们是如何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去从事科研工作的。不过也正是因为他们几十年来为发展地球化学事业做出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
一个半小时后,我们参观同位素年代重点实验室。此实验室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研究室,建立了我国第一代同位素年代学实验室,开创了我国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研究方向主要以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学科优势为依托,发展适用各种地质对象的同位素定年和同位素示踪方法,加强多元同位素体系理论研究,并与当前地球科学前沿领域-大陆动力学和全球变化密切结合;通过同位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为解决大陆动力学、壳幔演化及其相互作用、资源形成和勘探以及全球变化等重大基础问题作出具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此实验室拥有精良配套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仪器和实验室,不仅可以进行各类地质和环境样品常规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固体和气体稳定同位素以及稀有气体同位素分析,而且大部分仪器还配备了激光探针进样系统,加上最先进的电子探针,还可以进行各类样品的微区原位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分析以及图象分析。
小结:今天的参观和学习确是拓展了视野,认识了更多的矿物和岩石以及它们的结构和构造。对于同位素实验室的参观,虽然没有深入去了解,也不可能去深入了解各个实验室的所从事的科研工作,但可以从实验室里的那种静谧的气氛去感受做科研的严谨。
第三天9.2关键词:基坑工程边坡工程
一、实习前的资料准备
基坑工程
1.场地: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形似的反应谱特征。场地根据场地土的刚性(即坚硬或密实程度)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I、II、II ……此处隐藏51422个字……为300米.
断层形成分析:褶皱的产生是水平侧向挤压所致.岩层在初期受力变形产生评断褶皱的同时,剖面上一对共轭剪裂缝已经形成,随着应力的持续作用,岩层变形加剧,形成北西翼陡,南东翼缓,并在持续挤压作用下岩层沿剪节理面你冲形成逆断层.由于便捷条件的改变,局部应力场发生了变化,导致倾向南东一组剪裂缝想压扭性转化.而倾向北西一组剪裂缝想张扭性变化,由于裂缝性质的改变,又处于背斜转折局部引张的结果,再加上上覆地层重力等多因素,促使了正断层的形成.由于断层的破坏,背斜失去了完整形态
b.天台寺断层分析:
其出露位置与走向大致与背斜东南翼飞仙关组第二段岩相一致.主要证据是飞二灰岩被上盘掩盖缺失及不明显的破碎带.产状130°∠30°.断距约50米.露头较差.
c.三官殿断层分析:
沿后槽北西方向的山脊附近展布.油气以03横坐标线与山脊相交处山垭口标志清楚.断层倾向北西,产状318°∠28°.下盘地层为飞三段紫红色钙质泥岩和飞四中到薄层灰岩,上盘为飞三段紫红色钙质混岩,明显推伏在下盘的泥岩和灰岩之上.统可见宽度不大的破碎带,沉积破碎风化后形成的小凹槽.破碎带有灰岩及破裂岩,上下盘岩在断层面附近有牵引现象.其地层断距约为80米.断层沿北东,南西方向延伸.
在螃蟹井和芹菜田间分水岭的东南侧山坡上部,全部发育在飞三紫红色钙质泥岩层内,有不明显的破碎带,裂痕节理发育等标志.
d.水岚垭断层分析:
在大品湾水库堤坝两侧有出露.断层产状130°∠40°,有破碎带,牵引现象等证据.断层线平面上由飞四的慧眼内进入飞三飞四的分界处,而后向东北方向延入飞三紫红色钙质泥岩内消失.因此在地层方面仅厚度有变化,地层错位标识不明显.
在水岚垭毛狗洞至芹菜田坡面中,在背斜北西翼也有发育,断层上盘地层为飞三和飞四,下盘地层为飞四和飞五.上下盘地层明显推移错位.并有破碎带发育,其内有压碎角砾岩,破裂岩,断层透镜体上,下盘还有不同程度的牵引现象.此处的断层产状为135°∠23°.地层断距为140米左右.
水岚垭逆断层
e.芹菜田平移断层:
位于后槽芹菜田村南.断层走向280°-100°.倾角接近于直立,微向南西倾,长
约500米,西端消失在嘉二紫红色页岩中,东段进入嘉三地层中消失.断层南北两侧的嘉四和嘉五及嘉一,明显发生错位,且有破碎带,断层角砾岩,构造强化作用形成的劈带,水平擦痕.地壳上有溶蚀洞.地层断距约50米,为右行平移断层.
芹菜田平移断层与主褶皱轴呈斜交,并与平面上共轭裂面具统一运动方向.背斜系受南东---北西向的挤压应力而产生,于此同时还发育北碚西向北西西向两组平面共轭剪裂缝.芹菜田平移断层既是在北西西向剪裂面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右行平移断层
芹菜田平移断层平面图
f.楼梯沟断层分析:
断层分布在背斜轴部铁厂沟-仰天窝一带.上盘为P2l和P1m地层,地层产状均为北西倾向,下盘P2l5及P2ch地层,倾向南东.
由于断层作用,背斜轴被破坏,失去完整形态.断层产状在铁厂沟北东山坡上为310°∠70°.仰天窝为310°∠60°.地层断距在铁厂沟约150米,仰天窝为20米左右.断距有上小下大之势.南西端消失在麻柳湾山沟中.北东端伸出填图区.由于采煤废石堆积和植物覆盖,断层面难以观察.但有明显的地层证据:
沿断层有泉水发育,地貌有凹沟亦为佐证.
该断层是区内仅有的一条高角度破轴逆断层.他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南东-北西向的侧向挤压,大致平行周面,由于强烈的褶皱时P2l的页岩,煤层,沿着垂直挤压方向发生塑性剪切滑动而形成.因此它往往出现在侧向挤压强烈的褶皱的轴部一带.是诧异塑性剪切滑动结果,并非是在剖面X剪裂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逆断层,这与低角度逆断层形成有本质的区别.
楼梯沟逆断层
2.侵蚀窗构造
a.在大品湾水库东侧坡上有小块长兴组P2ch出露,这是被水沟侵蚀的结果.
b.在背斜核部,骑龙屋基至毛狗洞一带,可见飞仙关组第二段鲕粒灰岩的出露呈圆圈展布,其中心为飞一的紫红色钙质泥岩。其特点是第十高处飞二连片,在地势低处出露飞一,且飞二分翼出露.因此,此处为飞一剥蚀的结果出露,亦为侵蚀窗.
六.实习总结
在这次为期大约五周的实习期间,我觉得我学到了非常的知识.使我对各种岩石的岩性,产状,构造特征,沉积特征以及层理等知识有了丰富的增加.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只是从书本上对各种岩石及其特征有所了解,对各个地层的情况更是生疏.在初到实习基地的时候,我甚至连罗盘的使用方法也忘记了.慢慢地,在实习过程中,我复习了很多以前学过的知识,也掌握了罗盘的使用.
在前几天的踏勘中,我们逐渐复习了以前所讲过的知识,使我对以前书本上的各种岩性的岩石有了大概的了解,对该区域出露的地层情况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在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下,我对各种知识的掌握也逐渐加深.
在后来的沉积相分析,通过老师对地层各层分层的讲解,到我能自己大概分辩出某层大致岩性,如灰岩,泥岩,页岩,及其某些岩石中颗粒的粒度大小和其构造特征,如藻纹,泥纹,鲕粒,溶蚀,波痕等.这让我对以前书上学的东西印象更深刻,是我的记忆更加具体,使我受益匪浅.
接下来的是实测剖面实习,在这一阶段实习中,我们通过自己对地层的分层和用皮尺对地层厚度的测量,逐渐的有了对实际地质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在测量过程中,我慢慢的掌握了对地层分层的方法以及对地层特征识别的准确性,同时,在对地形复杂的地区,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助,更是增加了团队集体感和亲切感.
在最后的地质填图时期,我们通过对各个地区的走动追踪,慢慢的把该实习区域中各个地层界线逐渐定点出来.这让我学会了地层与地层之间界线的识别方法
和对从远处沿线过来的方法.在每个构造点,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也学到很多知识,尤其是对各个断层的讲解,使我知道了其产生的原因,识别的方法以及断层的倾向等各种特征属性.通过练习.我也逐渐掌握了观察周围地形地貌来定点的方法.
填图期间,虽然路途遥远,天气炎热,但是看着地质图上逐渐成形的地质界线,我们感到非常的欣慰.老师顶着酷热的太阳给我们不辞辛劳的讲课我们也被这种敬业精神深深的感动.在每次中途午休吃饭时,大家相互帮助,相互体恤,也让同学们的友谊增进了不少.虽然说晒黑了,晒伤了,走累了,脚痛了,但是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也学到了很多平时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我觉得很是值得.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培养和提高.使我对书本上的知识掌握的熟练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师负责自习认真的讲解也使我的知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也对这个专业以后所要从事的实际工作有了逐渐的认识.实习只是今后我们工作中的冰山一角,从老师的身影也看出现代地质工作者负责严谨的工作态度,我对他们感到骄傲,也对今后我将从事此种工作而感到兴奋.也对今后从事这个工作充满了信心.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