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报告
在生活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报告1根据XX区农牧业厅印发的关于开展《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修编资料编报的通知要求,XX县农技推广中心对XX县特色农产品实际情况作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内容报告如下:
一、XX县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
XX县总土地面积59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8万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常年维持在100万亩左右,其中杂粮杂豆30万亩左右,最高年份可达 40万亩以上,平均单产200公斤左右;甜菜种植面积7万亩,平均单产3吨左右;马铃薯种植面积11万亩,平均单产20xx公斤左右;向日葵种植面积 8.5万亩,平均亩产165公斤左右。
农业是XX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在上级业务主管单位的指导XX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XX县实际情况,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和区域性特色产业的步伐,选择马铃薯、向日葵、杂豆和甜菜产业作为全县突出发展的优势产业,不失时机地推动这些主导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积极引导和扶持林西冷山制糖公司、马铃薯深加工产业、设施马铃薯、XX县老三区牌杂粮豆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和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扩大了生产规模,加强了基地建设,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整体和集约化生产水平,产业区域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特色优势日益凸现。总的来看,我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是健康的、卓有成效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XX县成立了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我县实际,立足资源优势,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思路明确,布局科学,工作力度明显加大。根据农业发展定位和期限发展目标,我县农业发展的功能区块可划分为以下四块:一是马铃薯高产高效示范区;二是甜菜高产高糖示范区;三是杂豆生产示范区;四是向日葵高产高效示范区。
2、产业布局取得新突破,优势特色产业带初步形成
一是马铃薯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建设示范区3片,分别落实在统部镇水泉村、碧流汰村和统布村,重点推广脱毒优质种薯、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作业、节水灌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高产高效配套技术,通过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辛勤努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马铃薯的品种专用化、技术标准化、生产区域化、经营产业化,提升马铃薯的品牌,实现增产增收;二是甜菜高产高糖示范区,以粮油糖高产创建项目为支柱,以冷山糖业为市场依托,全面带动甜菜高产高糖示范生产,大力发展甜菜生产特色产业。三是杂豆生产示范区,XX县老三区牌杂粮响誉区内外,并直接供给,而且于 20xx年通过了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认证,在新城子镇和十二吐乡建立杂豆生产示范区,大力发展杂粮豆产业,使杂粮豆产业成为XX县品牌的优势产业之一。四是向日葵高产高效示范区,在向日葵全膜双垄沟播及膜下滴灌项目的带动辐射下,向日葵种植辐射到统部镇、新林镇、五十家子镇和官地镇4个乡镇,带动周边6.5 万亩向日葵生产。推广各类适用节本增效栽培技术3.6万亩,包括地膜覆盖栽培技术2万亩,膜下滴灌技术1000亩,全膜覆盖面积860亩,目标产量150 公斤/亩,平均亩产204.5公斤,发展前景可观。
3、优势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直接和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据调查,马铃薯主产区平均亩产2720.6公斤,1.2元/公斤,亩产值3264.72元,成本 730元/亩,亩纯收入2534.72元,收益很高;甜菜高产高糖示范区平均亩产3.1吨,520元/吨,亩产值1612元,成本530元/亩,亩纯收入 1082元;向日葵及杂豆实用新技术在高产高效示范区内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显著地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大大提高了示范区农业科技含量,促使示范区形成鲜明的主导技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优势特色农业普遍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的样板基地。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在稳定优势特色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发展特色型和经济型农业,进一步调大规模,调高档次,调大市场,调活机制,推动全县农业向优质特色、高效、发展,坚持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建成现代农业发展的格局。
2、基本原则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重质量、讲效益的原则,坚持以科技为动力的原则,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原则。
3、发展目标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产业化经营、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开拓市场。以优质马铃薯、向日葵、甜菜种植和特色杂豆产业为龙头,培育扶持优质马铃薯、杂粮豆、甜菜、油葵等主导品种,形成规模化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开发市场,发展品牌农业,增强优势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搞好农业项目招商。按照工业项目的运作方式,做好农业项目的规划、可研、申批工作。
到20xx年,我县在稳定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确保产品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扩大特色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力争马铃薯达到15万亩,向日葵10万亩,甜菜10万亩,杂粮豆30万亩,到20xx年全县优质专用马铃薯种植面积20万亩,向日葵15万亩,县内甜菜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杂粮豆40万亩,年平均培训农民4.5万人次,科技入户率达90%以上,主要农作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新品种应用率达到40%,种子精选加工率达100%。 积极促进科技进步,大力推广优势特色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防治、新品种引进等技术措施;积极构建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大力扶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的发展,扶持发展规范化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00个,切实提高服务水平;继续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力度,扩大品牌优势,农产品商品率达85%,其中无公害产品达80%以上。全县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85%。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 8000元大关。种植业结构和品种进一步优化。 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培育重点龙头企业10个,带动农户20000户,促进加工型、服务型、营销型农业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产业化经营机制进一步健全 ……此处隐藏19393个字……扩大,地区间的畜禽商品流通量增大,由于各地区防疫水平的差异,加之重大动物疫病的互通机制没有建立,容易造成地区之间动物疫病传播,增大了防控的难度。
三是村级防疫队伍不稳定。目前我市的村级动物防疫从业人员常年480人左右,平均年龄在49岁左右,从文化程度看,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3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0%,业务素质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兽医基层队伍建设,年投入兽医防疫员报酬已达150万元,但全市有575个村,防疫员人均报酬相对较低,加之工作量大、注射免疫操作程序多(如一头生猪:春秋两季,要各打三针、挂耳标,要求一头一针、一苗一针、一针一消毒,还要填写免疫档案),技术要求高,年轻的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从业,年老的迫于无奈还在从事,防疫工作面临人员断层的问题。注射防疫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4)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不硬。近年来,随着市外一些地方苏丹红、瘦肉精等畜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家开始实施行政问责制,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责任重大,工作难度很大。
一是食品安全问题,国家给部门职能分工是分段执法。一头生猪从饲养到餐桌,有4个部门监管:从饲养到屠宰环节由畜牧部门监管;城市定点屠宰的行业监管是商务部门;屠宰后上市销售由工商部门监管;消费者(机关、学校、企业、宾馆等)购买到烹饪食品上餐桌的卫生监管由卫生部门负责。管理部门多,执法部门的配合、衔接上难免有真空,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监管到位难度大。
二是在畜牧部门的检疫(畜禽屠宰检疫、活畜运输检疫)执法上,目前检疫人员仍是靠肉眼、手感、经验判断,加之,动物疫病有潜伏期的特点,缺少快速、科学的检疫检测设施设备,检疫的手段落后,检疫的准确度不高,检疫执法的说服力不强,国家农业部在执法装备、设施设备的购置投入上向中央争取的政策不够、争取的投入不够。
三是在饲养环节,对违禁药品添加的监管难度大。养殖档案的建立工作才刚刚起步,加之,我市现在仍以散养为主,规模养殖发展不够,疫源的可追溯体系至今还没有建立起来,监管的难度大;同时,饲料生产企业、经营行业的监管部门多(有畜牧、工商、质检等部门),监管执法的力度不强,手段也不硬。
二、发展思路
1、工作思路、已至“xx”期末,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州委、州政府“建设百亿元畜牧产业”总体目标要求,大力发展生猪生产,突破性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家禽业,积极发展特种养殖,奋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切实壮大畜牧业经济块头,巩固农业经济“半壁河山”基础,实现创建畜牧大县目标。
2、奋斗目标全市生猪存栏达到6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达到6万头),牛、羊存栏分别达到8.5万头、4.5万只,家禽存笼200万羽,长毛兔存栏15万只;全年生猪出栏90万头,出笼家禽450万羽,实现牧业产值13亿元,人平牧业增加收入100元。
到20xx年、全市出栏生猪120万头以上(能繁母猪存栏8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出栏达到40%以上,牛、羊出栏分别达到10万头、6万只以上,家禽出笼500万羽,长毛兔存栏20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8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50%,农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xx元以上。
三、发展措施
1、全面建设良种繁育体系。以万头猪场和规模养殖大户为依托,全面加强生猪“三群一站”建设,重点抓好生猪生产群和人工授精站的建设,同时抓好牛、羊、禽的地方品种保护和品种改良工作。
2、全面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以汪营五洲牧业的万头猪场、团堡金牧民族牧业有限公司万头猪场建成投产营运为抓手,以利中盆地为中心,着力建设生猪规模养殖带,到20xx年,力争建成万头猪场2个、5000头猪场2个、3000头猪场10个、50—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达到户,建成生猪“150”养殖模式圈舍300栋;家禽养殖以东城、凉雾、汪营、南坪为中心,建成常年存笼蛋鸡3万羽的20户,年出笼肉鸡1万羽的50户,突破出栏生猪100万头、家禽出笼500万羽的大关。同时大力扶持畜禽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积极引导养殖大户、畜牧经纪人创办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畜产品经营中介服务组织,努力提高畜牧产业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
3、全面普及实用科学技术。在全市大力推广良种繁育、健康养殖、疫病防控等实用技术,努力提高科技兴牧水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训各级技术骨干。根据利川实际,我们要着力推广生猪人工授精、养猪“三料一补”、生物发酵床养猪、牛冻配、肉牛快速育肥、山羊“一推三改”饲养、土鸡散养、饲草“三贮一化”、草场改良、规模养殖场程序免疫等十项技术。
4、全面培植市场主体。一是积极支持现有的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是招商引资,引进知名企业到利川投资兴建畜产品加工企业;三是积极发展中介组织,培养经纪人;四是抓好市场对接,发展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
5、全面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围绕不发生大范围的重大动物疫情的目标,抓好五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防疫理念;二是人员到位,配齐、配强并管理好村级防疫员;三是设施到位,搞好市局化验室建设,配齐动物检疫必需的设备设施;四是投入到位,努力争取政府投入逐年有所增加;五是工作到位,把春秋集中免疫、月月补针抓好抓实,逐年提高防疫的质量和效果。
6、全面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高度重视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一是加强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二是加强畜产品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管;三是加强屠宰环节的检疫监管;四是加大畜禽产品的抽检力度。
7、全面加强项目建设。一是抢抓中央扩大内需和湖北省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机遇,多上项目、争大项目;二是优化项目储备;三是围绕链接产业链全方位实施产前、产中、产后招商引资。
8、全面落实惠牧政策。认真落实好中央能繁母猪补贴、保险政策和省政府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奖励政策,会同财政部门及时兑现到场、到户。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兑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利川市创建畜牧大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出台的六项扶持生猪生产的奖励扶持政策,促进生猪生产大发展,其内容是:对每新建一栋标准化“150”模式猪舍的,给予5000元补贴;对人平出栏肥猪1.5头,户平饲养能繁母猪0.4头以上的乡镇,奖励3万元;对年出栏肥猪500头以上、1000头以上、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分别奖励3000元、5000元、1万元;对生猪营销组织(大户)的奖励标准在表彰时另行制定;对新建饲养良种母猪1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一次性奖励1万元;人工授精每配种受孕1头母猪,奖励生猪人工授精站5元;建成年加工生猪30万头规模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奖励100万元(作资本金注入)。
9、全面加强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业务技术素质,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和能力;二是加强乡镇畜牧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工作、生活环境;三是进一步深化兽医服务体系改革,千方百计调动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文档为doc格式